首页 正规炒股配资 实盘配资平台 配资平台排名

实盘配资平台

你的位置:正规炒股配资_实盘配资平台_配资平台排名 > 实盘配资平台 > 创新探索保护传承新路径 让传统村落焕发时代新活力丨理论

创新探索保护传承新路径 让传统村落焕发时代新活力丨理论

发布日期:2023-11-16 17:52    点击次数:158

  传统村落是城乡记忆的物质留存,是人民群众乡愁的见证,是城乡深厚历史底蕴和特色风貌的体现,具有不可再生的宝贵价值。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密结合“卓粤·自然”广州行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下足“绣花”功夫,探索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新路径,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文明传承和文化延续,推动传统村落留下美丽乡愁,焕发新的时代活力。

  一、夯实传承保护基底,留住传统村落的“魂”和“根”

  传统村落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基因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藏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广州传统村落数量多、分布广、特征多元,目前全市已公布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6个历史文化名村、91个传统村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聚焦个别主体保护意识薄弱、对历史文化资源挖掘阐释不足等问题,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重要论述精神,多次深入各区,实地察看传统村落格局、村庄肌理、传统建筑以及古树名木的保护情况,与区分局、街道相关负责同志以及当地居民群众进行现场交流,认真了解传统村落保护现状和各类历史文化资源在活化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动完成全市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标志牌设置工作,并印发《广州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方案》《广州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报批指引(试行)》,按照“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塑魂”的要求,督促各区政府加快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及报批实施工作,目前已完成全市41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和13个中国传统村落挂牌工作。在番禺区沙湾北村,通过对山水环境、宗族空间、传统街巷和传统商业格局整体保护,挖掘传承飘色巡游、醒狮展演、花卉展览等特色民间艺术,着力打造沙湾文化品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让民间广府文化的杰出代表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在荔湾区聚龙村,兼顾地区发展和文化效益,坚持“修旧如旧、建新如故”,将19幢独具岭南文化特色的古建筑群落与周边广场融为一体,传承岭南建筑文化格局,焕发岭南建筑文化魅力。

  二、创新产业赋能政策,焕发传统村落的“新”和“活”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传统村落因产业类型单一,缺乏持续的发展动力和吸引力,在助力传统村落创新发展中,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坚持以产业升级发展为导向,牵头制定《广州市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施意见》《广州市关于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惠民利民、鼓励创新的激励政策,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历史超过200年的广州市级传统村落邓村石屋,是广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项目,通过维持原有风貌的整体修缮改造和活化利用,注重对周边环境进行提升改造,进一步提升了石屋历史风貌和历史建筑的使用价值;同时制定普惠政策,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将“田园风光度假”“乡村民宿”“商务旅游”等具有生命力的乡村旅游服务产业注入石屋开发,普通散客、各种夏令营团体、户外拓展团队慕名而来,为石屋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文化价值的内涵性再生增长。又如,花都区洛场村,依托碉楼建筑、华侨文化,发展精品民宿和文化创意产业,植入文化体验商业、非遗民间艺术表演、时尚创意文化和特色美食产业,打造陶舍小隐、月尚海棠等一批精品民宿,在百年碉楼上演炫酷光影秀,推动乡村古韵与现代气息相互交融。

  三、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扮靓传统村落的“表”和“里”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针对传统村落建筑老旧,市政、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全,环境整治和建筑修缮资金成本高、周期长,部分村落人居环境较差等问题,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牵头制定《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填补立法空白,探索建立广州特色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创新做法。同时,印发《广州市乡村风貌修复提升工作指引》,分层次、分类型、分要素制定乡村风貌修复提升导控体系,简化老旧房屋修缮、加固流程,为推动各区传统村落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塑造岭南特色乡村风貌夯实基础,推动各区构建“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多方参与、利益共享”机制,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充分发挥村集体、村民的主体作用,吸引社会资本、人才等要素资源持续聚集。在海珠区黄埔古港古村,坚持“抽疏保旧、完善配套、适度开发、商业运作”原则,对梁氏宗祠、胡氏宗祠、姑婆屋等13栋古建筑修缮保护,打造“古村数娱创兴港”、万胜汇·创客PARK等一批产业项目,促进历史文化保护、环境和民生改善、经济发展三者平衡,荣获“广东宜居环境范例奖”,获选为“广东省十大最美古村落”之一。又如,黄埔区莲塘村,立足田园文化,结合古建筑群活化引入九佛莲塘“懂通实”活力馆、莲塘家风馆、黄埔图书馆莲塘分馆等文化设施,建立社区服务工作站,引导专家、社会力量入驻莲塘开展多种公益活动,使得古村美起来,文化活起来。